第(1/3)页 腊月下旬, 成国公府宴请之日后的第二天, 辰时末刻(早九点后) 距汴京二百里, 颍昌府, 因春节将近,一早便有不少摆摊贩卖桃符、门神等过年用品的百姓,让这个府城街道上较之前冬日热闹了许多。 一户挂着‘王家’牌匾的大门前, 递铺的铺长正一脸笑容的骑马离开。 王家大门内, 前院二门处, 有小厮将一个竹筒递给了看门的婆子。 竹筒又被婆子拿着,快步递进了内院女使手里。 内院正厅中, 因烧着地龙,室内很是温暖。 出身成国公府的王家主母冯大娘子,此时正一脸笑容的和颍昌府的官眷们说着话。 “师大娘子,您说的是!可我家佑儿这小子,非要和他姨妈家的表哥长柏学,说不中进士不谈婚事。你说说这.”冯大娘子笑着说道。 “哟!那这佑哥儿是个有志向的!” 有官眷笑着回道。 方才发起‘谈婚论嫁’话题的那位师大娘子,面上微微有些尴尬的笑着点头。 看着师大娘子的表情,冯大娘子继续道:“听说师大娘子家里的哥儿,过两年也要进京会试?” “对!这考了两次终于中举了!”师大娘子面带笑容说道。 “那在京中可有住处?这一到会试大考的年份,这京中的脚店、客舍便住满了人!” 师大娘子摇头,道:“家中也想在京中置份产业,可这京中地价实在是” 冯大娘子和其他客人对视了一眼,认同的点头道:“大娘子说的是,我家也是靠着祖荫才好过了些!待过两年您家哥儿要进京,您告诉我便是,不论是冯家和王家,定能不让咱们家孩子为难。” “唉!那在此,我就先谢过姐姐了。”师大娘子说着就要起身福上一礼。 冯大娘子赶忙摆手道:“妹妹别这么见外。” 说话的时候, 王家女使掀帘迈步走进来,将手里的竹筒交给冯大娘子的贴身管事妈妈闻叶。 闻妈妈看了看竹筒,低声道:“大娘子,京中来的急信。” 听到闻妈妈的话语,厅堂中的几位官眷大娘子互相对视了一眼。 还是那位师大娘子起身,道:“冯家姐姐,我这家里还有些事,就先告辞了!二十四那日交年,咱们一起去城外道观烧香。” 其他官眷纷纷起身,也是一般的话语告别。 冯大娘子挽留了几句,见众位官眷执意要走,便也只能将人送到了二门处。 从二门朝厅堂走的时候,闻叶闻妈妈已经将竹筒里圈着的急信倒了出来,递给冯大娘子。 展开信纸后,冯大娘子边走边看。 “嚓” 冯大娘子忽然猛地停下了脚步,眉头蹙了起来,脸色变得十分难看。 “大娘子,怎么了?” 闻妈妈疑惑的问道。 冯大娘子深吸了口气,一目十行的将信看完后,呼了口气道:“走,去找老太太!派人去衙门里把主君叫回来,就说京中有急事。” “是。” 闻妈妈朝着一旁的冯大娘子的贴身女使使了个眼神。 女使快步离开,冯大娘子也带人朝着王家后院走去。 后院佛堂, 香炉中的线香青烟袅袅, 穿着暗金色锦衣的王老太太正跪在蒲团上,闭眼默念着什么。 有上了年纪的嬷嬷走了进来,轻声道: “老太太,大娘子来了。” “唔?她不是在厅堂中招待颍昌府的官眷们么?” “说是汴京国公府有急信。” 听到此话, 蒲团上的王老太太眼中满是思考神色的伸出了手,那嬷嬷赶忙上前搀扶。 站起身后,两人朝着佛堂外走去。 进了厅堂, 王老太太眼睛儿媳妇面上扫了一下,看着冯大娘子的表情,王老太太面上浮起笑容,道:“儿媳妇,京中怎么了?” 冯大娘子深吸了口气,朝前迈了两步,双手拿着信纸道:“母亲.您看看吧,这信是京中长房大祖父亲自写来的。” 站着的王老太太笑容缓缓消散,蹙眉接过信纸,疑惑的看着冯大娘子。道:“老国公来的信?” 一字一句的看着信里的内容,王老太太的呼吸逐渐变得急促,眉头皱的越来越深。 将信纸拿在手中,在嬷嬷的搀扶下,王老太太失神的缓缓后退了几步,重重坐在了罗汉椅上,道: “这允儿向来懂事,元儿也不过及笄之年,怎么会有这般恶毒的心思?是不是.她得罪了什么人,或是有不对付的人家陷害她?” “或是冯家的婆子、小厮自己不慎引发了火灾,为了洗脱罪名胡乱攀咬?” 冯大娘子叹了口气,皱眉摇头,道: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