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元宵佳节, 明月当空, 汴京城内外已经被无数花灯照亮。 大周皇城张灯结彩, 最为热闹的便是皇城南门宣德门, 如往年那般, 天黑后的宣德门外人声鼎沸,宽阔的御街和周围的空地上摆了很多巨大的花灯。 城门楼中, 皇帝坐在龙椅上,看着城楼下的场景。 这般场景自皇帝登基,已经看过几十次了,但今日再看的时候,心情确是与之前大不相同。 “呼!” 城门楼下传来了山呼海啸一般的惊呼声。 “父皇,外面怎么了呀?” 坐在皇帝下首绣墩上的月儿公主牵着妹妹玉儿公主,两个小公主粉雕玉琢十分可爱。 皇帝还没说话,一旁的赵枋道:“妹妹,定是孔明灯升起来来了!走,我带你们去看看。” 说着,赵枋伸出手牵着两个妹妹便走出了城楼,来到外面的城墙上。 “哇!好高呀!” 看着城门楼两侧升起的巨大黄色的孔明灯,月儿公主惊呼道。 皇帝也从龙椅上起身,带着一众今夜来到城楼上的臣子走到门口,望着高处的明亮灯笼,赞赏的点了点头:“工部今年用心了!” 皇帝说完看了一眼人群中的廉国公一眼。 廉国公赶忙拱手:“谢陛下。” 周围的臣工们纷纷点头。 这般大的孔明灯,往年可是没见过。 皇帝看拱手的廉国公的时候,也看到了站在众人中间的申大相公。 看着皇帝的视线,一旁的大内官低声道:“陛下,要不请申大相公过来?” 皇帝颔首。 不一会儿,申大相公便走到了皇帝身旁。 “申卿家中瑞哥儿可还好?” 申大相公躬身拱手:“回陛下,幸得虞家小大人出手,臣来的时候犬子正在安睡。” 皇帝点了点头:“还好没有酿出大祸!” 申大相公躬身愈深。 “议亲的是郑骏的女儿?” “回陛下,是。” “婚期定下了,定要与朕说一声。” “臣遵旨。” 城楼内 徐侯夫人孙氏一身庄重的打扮,正坐在绣墩上探身听着皇后与申大娘子的对话。 这宫中安排座位的内官也是有心的, 孙氏前面是廉国公夫人,下首是宁远侯夫人白氏,身后是吴大娘子,周围都是熟悉的。 皇帝龙椅一旁的皇后道:“去年收复白高故地,再加上之前王大人开边河湟,如今西北的马儿已经十分多了。” “申家大娘子,京中的几家朝南边贩卖马匹的时候,你还要多多上心。” 申家大娘子从绣墩上起身福了一礼:“娘娘放心,妾身定尽心尽力。” 皇后笑着点了点头。 孙氏听完后趁着话隙站起身,朝着皇后一礼笑道:“娘娘,您别老想着西北的事儿,北边的蒙古诸部与我大周的马匹贸易,也要申家大娘子帮忙呢!” 待孙氏说完, 一旁的白氏也站起身行礼:“娘娘,您知道我家是海运盐商起家的,在广南西路沿海有些生意,申家大娘子回去后还请帮帮我家才好。” “这”申家大娘子有些惊讶的看向孙氏、白氏,又看了看皇后娘娘。 皇后笑道:“那申家大娘子便再费费心。” “是。” 看到皇帝、赵枋和众臣工回到城楼中, 皇后笑着起身道:“走,咱们也去看看外面的热闹。” 众位诰命夫人来到城楼外的城墙上, 看着夜空中的皎皎明月, 明月旁边有高悬的孔明灯, 更远处还有汴京百姓在放小小的孔明灯,似乎是星河在地上缓缓的朝天上溜去。 城楼下则人声鼎沸,各类巨大的花灯和涌动的人流,让初春夜晚的寒意都消散了许多。 “真美啊!” 白氏站在孙氏身旁感叹道。 “是啊!” “咱们家那几个小子,八成是在那边的木楼上观灯呢!” 吴大娘子指着远处一处木楼说道。 被吴大娘子指的木楼中, 顾廷烨站在徐载靖身边,看着从楼梯口走过来的年轻人道:“靖哥儿,他怎么来了?” 徐载靖:“我请他来的啊!” “什么!靖哥儿,你明知我和他不对付!” 顾廷烨急声道。 徐载靖看了顾廷烨一眼:“是白大娘子让我请的。” “熠姐儿的婚事你又做不了主。” 说着徐载靖拍了拍顾廷烨的肩膀,然后便朝着黄青越走去:“越哥儿,你来的够晚的。” “家中有事,稍稍耽搁了一些。” 顾廷烨插话道:“什么事啊?” 黄青月有些尴尬的回道:“是有亲戚回京,我帮着母亲迎接了一下。” 顾廷烨看着黄青越的样子,又看了眼徐载靖:“是你袁家表哥回来了?” 黄青越点了点头。 “这有什么,来,我介绍你和他们认识一下。” 徐载靖笑着搂着黄青越的肩膀,朝众人走去。 一番介绍之下, 有几个是黄青越本就认识,新认识的多是齐衡、卢泽宗、梁晗等公侯家的哥儿。 徐载靖在介绍人的时候,有柴家的女使走到了柴劲身边说了几句话。 柴劲听完后看着女使道:“云木,告诉你家姑娘,就说我们半刻钟后便会下楼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