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父皇,母后为什么要揍儿臣?” “哼!为什么揍你?你说呢?” 皇帝看着赵枋问道。 “这两国邦交的大事,怎么能儿戏?你说让北辽送人家就送?” 看着明黄烛光下皇帝的样子, 赵枋站起身走到皇帝身边,扯了扯皇帝的袖子道:“父皇!那也不能北辽来说,咱们就应允啊!咱们大周自开国以来,可没有嫁贵女去异国的先例!” 皇帝将奏疏扔到桌子上,没好气的看着自己唯一的儿子:“别扯了,朕的袖子都要被你扯烂了!你只是听你母后说了几句,朕允了么?” 赵枋惊讶道:“啊?父皇您没应允啊?” 说完,赵枋眼睛一转,看着皇帝低声道:“父皇,您.一开始就不想结两国之好?” 皇帝嘴角上扬,又从御案上拿起奏疏展开,垂下了眼睛继续看着。 “父皇,您真这么想的!” “也对,真结了两国之好,以后动手可就不方便了!” “父皇,您看什么呢,天黑灯暗,儿臣给您读一读吧!” 皇帝伸手将奏疏递了过去。 赵枋一边整理着奏疏方便自己阅读,一边道:“父皇,你说母后是不是在逗儿臣啊?” “你母后是在教你,什么事都不要听风就是雨,要多想多查。” 赵枋点头,捏着奏疏学着朝臣拱手一礼:“谢父皇教诲。” 皇帝嘴角微扬,轻轻抬了抬眉毛,显然很是受用。 赵枋起身后开始看起了手里的奏疏:“父皇,这是吏部给前线将士们评功的奏疏?您看到哪里了?” 皇帝嗯了一声后,在赵枋展开的奏疏上点了下。 赵枋看了眼道:“嗯英国公张家大郎父皇已经看过了?” 皇帝颔首。 赵枋便朗声道: “中亮郎(武阶第二十八级)徐载端累计军功,拟升为武翼大夫(武阶第二十二级)” “枋儿,停一下。” “父皇?” 皇帝摇着头道:“这帮子吏部的官员,真是!徐家大郎再加一级,到武义大夫(武阶第二十一级)” “是,父皇。” 说着赵枋将奏疏放在御案上后,加了几笔。 赵枋继续脆声念着。 “武节郎(武阶第三十八级)祝庆虎,累计军功拟升翊卫郎(武阶第三十级)” “.” “敦武郎(武阶四十三级)狄菁累计军功拟升武功郎(武阶第三十五级)。” “敦武郎,张方颂累计军功,拟升为武显郎(武阶第三十七级)” “敦武郎,张方领累计军功,拟升为武节郎(武阶第三十八级)” “.” “修武郎(武阶四十四级)郭逵,累计军功,拟升为武略郎(武阶第三十九级)” “修武郎岳和” “唔,这郭逵、岳和这几个,枋儿你可还记得?”皇帝出声道。 赵枋点头:“父皇,儿臣记得,都是靖哥儿举荐的武人。” 皇帝一笑道:“也加一级。” “是!谢父皇” 赵枋脸上满是笑容的写了几笔。 其实,这就是寻常武人和勋贵子弟的不同之处。 武阶第四十四级‘修武郎’对武人而言是个分水岭。 可以理解为从这四十四级往上,武人的身份有了很大变化,用现在的话说,就是这人不再是士官而是军官。 张家三郎、四郎投军到勇毅侯麾下的时间要比郭逵晚了好几个月。 但是因为出身,两位国公家儿郎起步就是敦武郎! 这还是英国公故意压了压。 郑骁在郑骏将军麾下差不多也是如此。 他们比郭逵的起步要高十二级。 赵枋继续往下念道: “从义郎(武阶第四十五级)卢俊义,累计战功,拟升为武翼郎(武阶第四十二级)” “从义郎武松,累计战功,拟升为修武郎(武阶第四十四级)” “秉节郎(武阶第四十六级)方定.” “厉天润” “邓元决” “父皇?”赵枋满怀希望的看着皇帝。 皇帝无奈的点了点头。 赵枋再次忙着写了起来。 历经战阵,武松、邓元决等已经从兵卒变成了军官。 假若没有对白高的战争,他们即使在军中再出类拔萃,也要从下熬到上,才有晋升的机会,是有机会不是一定晋升武官。 而如今呢, 他们是今年与金国武士在马球场比试完后去了北边。 不到十个月, 他们这些有本事的便已经提着脑袋,走完了别人七八年的路,成了大周武官。 皇帝看着改完的赵枋,当赵枋准备继续往后念的时候,皇帝道:“枋儿,到此为止吧。” 赵枋一愣:“啊?父皇,儿臣还没找到靖哥儿.” 皇帝笑了笑后从御案上拿出了一折奏疏,递给赵枋道:“徐家小子,在这本奏疏上呢。” 赵枋赶忙接过,迅速的翻了起来。 虽然徐载靖在西北军中父亲麾下是个什长,手底下管着十几号人,但这是他的职位不是他的武阶(军衔)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