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酉时(下午五点后) “唏律律~” “呜呼~马儿跑起来了!” 男孩模仿马儿嘶鸣和说话的声音在宫殿内响起。 “哈哈~啊~哈哈哈哈~” 女童可爱的笑声也传了过来。 厚厚的地毯上铺着一层锦被, 脱了鞋的赵枋四肢着地的在锦被上爬着, 背上还有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正哈哈大笑着。 “哎哟,马儿累了。” “皇兄,你快歇歇。” 赵枋背上的小姑娘赶忙用袖子擦了擦赵枋的额头,奶声奶气的喊道。 被自己的亲妹妹这么一擦汗一心疼, 赵枋觉着自己的心都要化了,微微抬起身,又一声模仿马儿的嘶鸣,快速的在锦被上爬了起来。 期间还发坏的急停或者颠屁股, 这般发坏之下, 让他背上的小姑娘总是抱住他的脖子惊叫不已。 大殿一旁, 皇帝看着自己唯一的儿子在锦被上的样子,有些嫌弃的揪着胡子撇了撇嘴。 抬头就看到一旁的皇后正在瞅着他, 皇帝赶忙一笑道:“呵呵,枋儿真是疼妹妹。” 皇后笑了笑。 大内官微微躬身手中捧着的奏章走了过来:“陛下,顾大人刚进的奏章。” “唔。” 皇帝伸手拿过展开看了起来。 看完奏折,皇帝微微笑着看向了还在玩耍的赵枋,笑容可比方才真诚多了。 笑完后,皇帝拿着奏章走到的不远处的桌案前写了几笔。 天色变暗后, 宫殿内的桌案上摆好了饭菜。 皇帝坐在桌旁看了眼正吃东西的赵枋,又看向了皇后之后,笑了笑。 “陛下怎么了?” 皇后一边摸了摸自己的嘴角一边出言问道。 “没事,想起顾家大郎给朕的奏章了。” “哦!可是说了什么有趣的事?” 皇帝点头:“顾大郎自请去兴州。” “兴州?顾大郎资历尚浅,哪能去兴州这般的大城?”皇后说道。 皇帝摆手:“诶!兴州虽是大城,但也是刚经历地动,如今是百废待兴,去兴州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啊!” 皇后点头:“听陛下您的意思,是要允了此事?” 皇帝摇头道:“朕准备让他去定州(今石嘴山)。” “顾家大郎肩膀还有些稚嫩,朕准备让他多历练历练!以后原白高两路二十二州的担子,他是有机会挑起来的。” “其实最有趣的还不是这个?” 皇后看过来:“啊?” 皇帝肯定的点了点头:“这奏章中还说,受他岳父所托,禀明于朕,说徐家五郎在北边的功劳,就先别计了。” 皇后一愣,眼中只是一瞬的思考后,她便看向了正抬头的赵枋。 看完赵枋后,皇后又与皇帝对视了一眼。 看着皇后眼中的若有所思的神色,皇帝轻轻颔首肯定。 “可这样会不会让靖哥儿他心里不好受?陛下也说了,在那山中靖哥儿是搏命的。” 皇帝点头道:“顾大郎奏章中说,他问过徐家那小子了!徐家小子说,功劳不功劳的,他要把心思放在科举上!” 皇后叹了口气:“傻孩子!” 皇帝撇嘴:“他要是傻,那就没聪明的了。” 赵枋点头:“父皇说的是,靖哥儿才不傻呢。” 皇后瞪了一眼儿子:“吃饭!” 第二日, 上午, 晴空万里, 柴家, 秋声苑, 月门处, 柴夫人穿着新作的秋衣带着嬷嬷女使拐了进来。 看着院子地面上的落叶,柴夫人停下脚步后眉头一下皱了起来:“这云木是怎么做事的?院儿里的女使居然敢如此偷懒?连地也不扫了?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