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"省城赔的那些图纸和设备,得赶紧用上。” “咱们的东西好是好,可效率太低。人家一天能出一千斤,咱们才出三百斤。" 会开了整整一上午。到散会时,每个人手里都多了张纸,上面密密麻麻写着要办的事。 出了村委会,李长山追上林东:"东子,你这是要把靠山屯往大了整啊。" 林东停下脚步,看着远处的山: "老村长,屯里很多人,吃了没文化的亏,总不能让下一代还这样。" 那天晚上,林东又失眠了。 他想起前些年,刚办加工坊时,四处低三下四的找销路…… 这些年,靠山屯是富了。可富了又怎样?在人家大厂子眼里,还不是随便拿捏的软柿子? 他翻身下炕,披上棉袄走到院子里。 月亮很亮,照得院子里的酸菜缸都能看清楚。远处传来狗叫声,一声接一声,像是在回应什么。 "这步棋,必须得走。" 接下来的日子,靠山屯像上了发条的钟表。 仓库那边,老孙带着人加高了围墙,还真养了两条大狼狗。 加工坊里,新设备运来时,全村的壮劳力都去帮忙卸货。 技术员小刘天天抱着说明书研究,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。 最让人议论的是,林东从县里请来了个戴眼镜的律师。每月工资开得比县供销社主任还高。 还有几个后生,收拾了行李,坐上了去省城的长途车。 "这是要做大事啊。" 村里的老人们坐在墙根下晒太阳,一边嗑瓜子一边议论。 兴安岭的雪,下得早。 刚过了中秋,山坳里就飘起了雪花子。 林东站在供销社的台阶上,看着远处白茫茫的山头,心里却比这雪还凉。 赢了,可赢得不踏实。 那帮南方来的生意人,走得干干净净,连个烟头都没留下。 可林东知道,狼走了,不代表就没有下一拨。 靠山屯这点家底,就像冬天炕头上那点余温,看着暖和,其实禁不起几回折腾。 他摸出烟盒,里头就剩半根了。掐灭,又装回去——日子还长,得省着点。 "东子。" 身后传来老支书的声音,沙哑得像拉风箱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