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台下看众开始发出唏嘘,有欣喜的,有倒喝的。 姜挽收回视线,指了指不远处的厢房。 “走吧,我们要找的人马上到了。” 云桑推着姜挽进了厢房。 “咱们究竟要见什么人啊?” 四下无人,云桑终于把憋了一路的话问了出来。 姜挽没答,反是问她记不记得那个半年前被孙广源逼死的姑娘。 云桑自然记得。 孙家这事闹得满城风雨,这事当时还是她告诉姜挽的。 “你可知道那姑娘的身份来历?” 云桑回忆着,“那姑娘是孙家二夫人娘家的外甥女,姓名不甚清楚。” “只记得姑娘本家似乎遇上了麻烦,家人担心连累她便托关系将人送到孙家处避难。” “是,她家的确遇上了麻烦,却不是你说的那般。” 姜挽冷笑,接着把那姑娘的故事说给云桑听。 姑娘姓袁名怜星,蓟州人氏,家中行商在当地算小有名望。 袁家有三姐弟,她排行第二。长姐前几年便嫁了人户,幼弟年十五去年过了院试,袁家将脱商入仕的希望全寄托在他身上。 可年初,袁三郎被检举院试舞弊。此罪不至于人头落地,但革除功名并问罪下狱问是在所难免的。 袁三郎是袁家的希望,袁家父母自不可能置之不理,愿散尽家财也要将人保下来。 眼看袁家富贵日子到了头,于是袁家父母把心思放在待嫁的二女儿身上,期望通过联姻渡过难关。 可蓟州就这么大,纵使袁家将舞弊之事压下,也难免做到干干净净。 想在当地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是不可能了。 好在袁家有门亲戚在上京扎了根,那人正是孙广源二婶,袁怜星被送到孙家寄养。 袁家本想托孙二夫人给女儿寻门好亲事,亲事没听到,先收到了女儿殒命孙家的噩耗。 姜挽感慨:“袁姑娘可怜,其家人却也不见得全然清白。” 云桑不解,她反驳:“可作恶源头是孙大郎,袁家父母想给女儿寻个好前程何错之有?” “若非袁家偏袒幼子,袁怜星就不必背井离乡,如此你还觉得袁家清白无辜吗?” 云桑哑口。 可一家人共荣共损,不就该同舟共济吗? 姜挽也噤了声。 许是角度不同,她看到更多是袁三郎无知没担当、袁家父母溺爱幼子。 要读书入仕必先学法守法,身为读书郎,袁三郎岂会不知舞弊败露的后果? 他不过在赌,赌自己运气好。 第(1/3)页